
GAIR Live揭秘本土化汽车操作系统的发展路径与落地实践避开十大不建议购买的净水器陷阱
随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进程,操作系统成为了推动车辆智能发展的关键组件。现代汽车操作系统不仅仅是硬件驱动程序管理者,更是提供丰富功能和服务的平台,如车载娱乐、导航、安全辅助等。这些复杂功能与规模的增长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本土化汽车操作系统的发展与落地成为国内外行业关注的话题。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新智驾邀请东软睿驰首席科学家李冰进行线上直播分享,以深入了解本土化汽车操作系统当前状况。
在直播中,李冰先生首先介绍了整个行业背景,指出软件定义车辆是一个庞大的概念,没有统一认知。他展示了E/E架构变革对软件变化的情况,并回顾了软件发展历程,强调复用路径需要一个统一体系,即开发体系。
他提到传统嵌入式分布式架构难以实现高层级软件复用,大部分由供应商提供整套软硬件,而AUTOSAR作为一种通用的基础架构,在国外早期发展,在国内从2016年起逐渐热起来,但并没有达到IT行业中的统一软件平台概念。
随后,他谈到了域架构和POSIX创新点,以及由于不同操作系统下开发效率低下,对跨核协同提出新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本土化自动驾驶领域正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李冰还指出了中国目前处于产业变革期,大算力芯片为应用开发带来更多扩展性,同时传统MCU功能有限的大算力芯片可以开发更多更好的功能。他强调了新的应用、新硬件体系需要新的开发方法,现在正是一个适合时间点推出新操作系统。
新技术变更和行业趋势导致原有开发生态颠覆,传统模式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因此出现了新的平台,以承上启下的方式连接SDV趋势下的高速发展底层硬件,与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相匹配。而继往开来的中间层架构则需兼容现有标准AUTOSAR框架,同时支撑未来多核异构硬件及跨域协同需求。
针对国产化替代策略,李冰建议:
构建面向新应用领域的开发架构。
推动符合汽车功能安全需求微内核操作系统国产化替代。
与本土芯片企业合作,为国产操作系统提供良好适配方案。
然而,这些策略面临诸多挑战:
狭义上的生态不足,无论是芯片支持还是缺乏配套工具。
AUTOSAR标准产品稳定性问题、安全能力不足以及工具链易用性不足。
中间件方面存在技术路线分散且缺乏共识,有必要提升整体水平。
软件力量分散,每个主机厂希望自行建立完整生态,从而加剧分散情况。
人才短缺尤其是在复合型人才方面(即既懂得软件又懂得整车)。
芯片自给率低,加之标准建设尚未完全成熟,这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最后,集中式开发被认为是实现智能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它能够促进快速迭代和代码增长趋势,使维护成本可控。这也正是我们当前追求的一种工作状态——高效、高质量、高速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