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用水水质标准一览表
pH值
在饮用水中,pH值的范围必须保持在6.5至9.5之间,这是为了确保水体内的酸碱平衡。过于酸性或碱性的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牙齿龋蚀、皮肤刺激等。如果饮用水中的pH偏离了这个范围,需要采取措施调整,以达到安全标准。例如,如果发现饮用水偏酸,可以考虑增加某些矿物质,如钙和镁,使其与溶解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从而提高pH值。
硬度
硬度是指含有多少量的可溶性二价钙离子和镁离子的程度。硬度分为软、半软、适中、中等、高、中高等级。在不同地区,居民对于硬度有不同的习惯,因此国际上没有统一的一个“最佳”硬度标准。但通常认为,适合大多数人群的是中等水平的软到适中的硬度,即总-hardness不超过3毫摩尔/升(mmol/L)。超出这一范围时,对一些家庭设备如茶壶和洗衣机会产生影响,同时长期摄入过高或过低的Ca2+和Mg2+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包括铅、汞、三氟化铅、二硫化碘及其他被认为对环境健康具有潜在风险的一类元素。这些建筑材料使用中的元素如铅,其排放会导致土壤污染,而土壤污染又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身上。在制定饮用水标准时,将这些重金属设定为允许限量,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避免受到毒害。比如,对于铅,在0.01毫克/升以下可以视为安全,但任何浓度都不能超过此阈值,因为即使微量也存在危害。
有机物含量
有机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料、农业投放以及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残留化学品。如果饮用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过多,它们可以作为活性氧吸收剂减少自由基效应,并且有些有机化合物能够形成与DNA结合,从而引起细胞损伤甚至癌症。此外,有些微生物还能将这些化合物转换成更具毒性的新型化学品。而要降低这方面风险,可以采用物理法(沉淀)、化学法(消除)或者生物法来去除这些有机污染源。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计数、大肠杆菌指数以及耐热蒸汽杀灭试验结果。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病原体,它们能够引起疾病并且容易从受感染者的便秘中传播出来,因此它们在食品及饮料质量控制中的检测尤其重要。在规定了最大的允许数量后,大部分国家都会要求经过有效处理以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在实际操作中,监测系统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无误。